- 小 + 大

老年人佩戴助听器后,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时间:2022-04-01     点击: 次     来源:乾耳听力公众号     作者:王大夫

  老年人戴助听器会遇到什么情况?

  听力损失当一个人听力受损失的时候,生活中会失去很多,该听到却听不到的声音,这些声音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失去。

  听力水平下降,从发现到寻求干预,往往要经历两到七年的时间,而当听言语的声音很困难的时候,丢失的声音已经很多了,这段时间一直处于模糊的声音世界里,很多声音听不到或者声音变得很微弱,听到的声音是不全面的。这个过程听觉世界里会变得安静,大脑功能也会不断的退化。

助听器补偿


  助听器补偿通常听力损失后,需要通过助听器来补偿听力,慢慢找回原本能够听到的声音。如果佩戴助听器后补偿了听力,原来曾经听过的声音逐渐又重回到生活中,一下子听到较多声音可能会不太适应了,甚至原来听不到的声音会变得很响。

  有些人听到一些声音后会吓一跳,比如马桶冲水的声音、水滴打水盆的声音、翻书的声音、狗叫声、碗和盘子撞击的声音、甚至走路的脚步声都会很响,等等,这个世界的声音丰富起来,感觉突然变得很吵,虽然言语声听到了,但还是听不清,而且环境的声音会变得很烦人,这种情况很常见,也是正常现象。

  注意事项有经验的验配师会跟用户讲明白,初期验配助听器声音补偿会比正常应该听到的声音偏低一些。刚开始在安静环境当中聆听适应两个周,听一听环境的声音、言语声、家里边走路的声音、敲门声、电话声等。佩戴时间每天三个到五小时。适应两周左右以后再去外边听听周围环境的声音,来逐步适应生活里少而简单的声音。

注意事项

  建议一个月后去验配中心进行二次调试,同时再做一个助听听阈的评估,验配师会根据用户一个月佩戴情况和对于某些平时听得不舒服的声音再进行调试,声音的增益大小也会相应做调整。科学的适应过程是声音由小到大,逐渐提高增益,环境的声音也会相应调试,这样回家再适应一个月,可以尝试听听马路上、市场里等嘈杂环境的声音。

  合理期望多听多练,逐渐提高言语的辨识度,助听器作为一种二类医疗器械,并不能完全代替原来的耳朵,刚戴上助听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100%听到或听懂所有的言语声,特别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者,还是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需要长期聆听锻炼,慢慢由听到、听清、再听懂,经过这样一个过程来适应助听器。

  有一部分比较急的用户,初次佩戴助听器,因为辨音差,听得不如想象中好,刚戴两天就急急忙忙跑回验配中心抱怨助听器使用效果不理想,要求验配师调试声音,往往并不能如愿,背离了科学的康复计划。使用助听器进行听觉康复,初次佩戴前期的适应阶段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但均需耐心经过才能获得更满意的效果。

理解障碍


  很多听力损失者往往听损时间比较长,因为对于一部分声音听不到,大脑记忆也退化了,导致记忆中的言语被遗忘,带上助听器后,虽然能听到,但是听不懂。平时所说的“听不见”事实上是听到了但一时没能理解言语的意思。这种听觉记忆损失还会表现为理解障碍。

理解障碍

  例如前不久有一位老大爷在乾耳中心做言语测试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词是“苹果”,大爷摇摇头说“听不见”,当我们让老大爷复述听到了什么的时候,大爷很准确的说了“苹果”二字,但显然是不能理解听到的声音是什么意思。当我们拿出来一只苹果的图片时,大爷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个苹果,我听到苹果,但是不知道苹果是什么东西,现在知道了。”

  所以佩戴助听器,不仅需要适应,锻炼听和接受声音,练习接受生活中真实的声音,更是找回大脑的记忆,提高大脑的理解力,这需要长期耐心的来配合验配师才能做到。一项全球性研究发现,大脑需要12周强化训练(每天佩戴助听器至少12小时)来适应,经适应,无论是助听器新用户还是换机用户,大脑处理言语的效果几乎和之前一样好。


温馨提示

  老年人初次佩戴助听器需要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值,并耐心配合自己的验配师,在验配师的指导下科学适应并使用助听器。佩戴助听器会让您更容易交流,但也必须集中注意力倾听,你还可以利用环境、面部表情、手势和对话中的暗示,让自己更好的参与交流。保持积极的态度,改善沟通,可以给您带来更好的生活。对于助听器新用户,合理的期望值和耐心配合验配师制定的康复计划,是成功使用助听器的重要环节。

上一篇:发现听力损失后,大多数老人会出现这些问题!

下一篇:【乾乾科普】耳朵听得好,老年人身心健康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