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 + 大

听力损失是如何影响我们的交流的?

时间:2020-09-10     点击: 次     来源:乾耳听力公众号     作者:曹大夫


听的声音很大,但是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

王小五:

声音小了听不见,声音太大又忍受不了…

小宝:

安静环境下听得好,但有噪声时就听不清了…

这些都是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常常抱怨的问题。

那么听力损失是如何让我们听不懂的?

事实上,以上这些抱怨的产生都是因为听力损失对言语可懂度产生了影响。

一、听力损失所引起的言语可懂度下降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01

可听度下降

不同语音的频谱信息都是不相同的。

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不断加重,听力损失患者在与他人交谈时,常常会因无法识别言语中的某些语音成分而产生“声音够大,但不够清晰”的模糊感觉。

比如语音oo和ee,下图为语音oo和ee的频谱分析。由图可见oo与ee的第一共振峰信息基本相同,而第二共振峰不同以致声音出现差异。

 

当听力下降时,听力损失会逐渐影响700Hz以上声音信息的辨别能力。

因此,听力障碍者会因为无法听见第二共振峰,而不能区分oo和ee(图中灰色区域)。

02

听觉动态范围变窄

听觉动态范围是指人耳对某一频率的声音或某一类的声音从刚刚听见(听阈)到感觉难以忍受(不适阈)的声强范围。听力正常者一般为100dB HL。

随着听力不断下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听觉动态范围逐渐变窄,从而失去感知不同强度声信息的能力。导致小声听不到,大声受不了,很影响聆听的舒适度。

03

频率分辨能力减弱

不同声音信息包含的频率成分是不相同的。

在正常情况下,这些不同的声音信息能激活耳蜗中的不同部位,从而使人耳能够从噪声中区分言语。然而,随着听力损失程度的加重,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耳蜗敏感度也会逐渐下降。当噪声的频率和言语的频率较为接近时,较低的耳蜗敏感度将无法区分这两种频率成分,从而使大脑失去从噪声中识别言语信息的能力。


 

04

时间分辨能力减弱

听日常生活中的背景噪声波动较大,当噪声强度处于较低水平时,听力正常者可利用这一“短暂”的时间间隔提取信息中的言语成分,从而获得在噪声中识别言语的能力。

但是,对于听力损失患者而言,这一能力会随着听力损失的不断加重逐渐消失,当环境中的背景噪声越大时,提取言语信息就越困难。

二、听力损失早干预的重要性

据不完全统计,一个成人从耳朵不好到选配助听器,中间要间隔10年之久。

这10年,可能会觉得别人只要大声点说话,我就能听到,没关系;年纪大了,耳朵不灵,没关系;我再等等,还能听,没关系……

可是,真的没关系吗?

其实不然......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听力损失每下降10分贝,认知能力可能“早衰”4年。

因此,乾耳听力提醒您:即便仅为轻度听力损失,也需要及时进行干预,以便至大限度地保留大脑的认知功能。


上一篇:听力下降与“三高”有关吗?我们该如何保护听力呢?

下一篇:现在听力还行,等再严重点再配助听器可以吗?